-
舟山,作为中国浙江省的一个沿海城市,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。以下是一些舟山地区的传统习俗:
1. "渔民祭海":舟山渔民有着祭海的习俗,尤其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,渔民们会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,祈求海洋之神保佑出海安全、渔业丰收。
2. "渔民婚嫁":舟山渔民的传统婚嫁习俗非常讲究,包括择吉日、媒妁之言、纳采、迎亲等环节,体现了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。
3. "海岛庙会":舟山各地有举办庙会的习俗,庙会上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、美食小吃、传统手工艺品等,是民众交流、娱乐的好去处。
4. "海岛节":舟山各海岛会举办海岛节,通过各种活动如海洋文化展览、海洋知识讲座、水上运动比赛等,展示海洋文化的魅力。
5. "渔家饮食":舟山渔家的饮食文化丰富,有海鲜炖品、海鲜炒菜、海鲜面食等,其中海鲜炖品尤为著名,如“海鲜炖豆腐”、“海鲜炖蛋”等。
6. "渔歌渔舞":舟山渔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渔歌渔舞,这些渔歌渔舞反映了渔民的生活、情感和对海洋的热爱。
7. "民间信仰":舟山地区有许多庙宇和民间信仰,如举报 -
迎财神
正月初一这天,大家很早就要起来开门,迎接财神。早点开门的意思是让新一年的财神进自己家,怕晚了财神进别人家了。开门后,在灶神前点燃香烛,放上一杯开水和番薯片、花生等果品。
讨彩头
初一早上,小孩子也起得很早。他们穿着新衣服,腰里系着沿身布襕,口袋里装着父母给的压岁钱,兴高采烈地到各家各户拜年,口里不断喊着“阿公新年好”,“阿婆新年好”……
吃年糕
舟山人正月初一的早餐,一般以素食为主,以年糕、汤圆为主食,意谓年年高、团团圆圆。有加黄糖的汤年糕,俗称“涨缸汤”,也有加入浆板(酒酿)的汤年糕,也有吃浆板汤圆的习惯,包含了“年”、“高”、“糖”等吉利字,希望生活像糖一样甜,一年比一年高,一年比一年好。
拜菩萨岁
初一早晨,很多人都早早去庵堂寺院拜菩萨,俗称“拜菩萨岁”。大家都在菩萨前点燃香烛,磕头,祈求菩萨保佑全家顺利发财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。
拜坟头岁
初一早上,还要上山去祖宗坟墓前祭奠,俗称“拜坟头岁”。亲属上山到祖宗坟头祭奠,需背上锄头畚箕,带好供品,供品多为水果、糕点。到坟头摆好供品,点上香烛祈祷几句,一般是“请祖宗大人,保佑合家平安”等。祭奠完毕,在坟头上洒上土,打扫坟墓周围的杂草。
拜岁
按舟山旧俗,正月初一不拜岁,初二开始到亲友家拜岁。
拜岁顺序:先拜外公外婆、爷爷奶奶,再拜舅舅舅母、阿姑姨爹……。总之按辈分大小、亲疏关系而定。初五以后,走亲访友渐渐稀疏,最迟到元宵也要结束了。本地俗语:“十五、十六,断鱼断肉”。意思是过年的好菜吃完,没法招待了。
请财神
财神在春节期间是比较忙碌的,初一到初五要连着跑两趟。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菩萨生日,因此,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,请进财神供奉。
每当正月初五要祭供财神,桌子用八仙桌,香烛在上首,香炉下压着“财神尊神之位”的纸“祃”,祭品是肉、鱼、糕饼、果子等,用“三茶六杯(酒)酒递三巡”礼。供完后,将“经箔”、“祃”烧化。
初五开假
休息到初五,农民开始下地干活,商店开门营业,俗称“初五开假”。
烧十庙,走十桥
正月初十和十五,老年妇女成群结队入庙烧香,合掌礼拜。正月十四,又去各桥头伏拜,插香烛于桥边。所拜的庙或桥必满十处,俗称“烧十庙、走十桥”。
做羹饭
正月十三,一般家中要做“上灯羹饭”,祭祀亡故祖宗;正月十八,再做“落灯羹饭”。
抬“三姑”
正月十四夜,在舟山各地,兴抬“三姑”(即屙缸、水缸、井潭姑娘)。“三姑”必须要由未婚姑娘去抬,且要点香与素菜、饭、茶等供奉,抬来后即闭门,选两名姑娘对扛筲箕,半截骨针在沙盘上划字,卜年景丰歉,流年顺逆。结束后要将“姑娘”送回原处。
菜米粥
正月十四,家家户户都煮“菜米粥”。粥里不仅有米,还要加上蔬菜、红枣、肉块、豆腐、花生等十种或十种以上食物,意谓大吉大利和十全十美。
煨蛇头
正月十四晚上,还要在火缸里煨年糕吃。晚饭后,有小孩的人家,多要煨年糕,谓“煨蛇头”。传说吃了“煨蛇头”,这一年就不会踩着蛇,家里也不会发生火灾。
拜灶神
旧时,正月十五那天,有和尚到每户灶神菩萨前去上香,祷祝住户团团圆圆、平平安安。主人在灶上放些零钱作为酬劳。
吃汤圆
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团。除了这些习俗,老底子舟山人过年还有四大保留的民间文艺节目,单看介绍,年味就很浓哦!
做庙戏
春节期间,有的人家出钱请戏班来本地各寺院庙宇做庙戏,因寺庙的戏台正对着大殿供奉的菩萨神灵,因此又称“菩萨戏”。
做庙戏有一定的规则:由老板出钱的,都要加演“福禄寿三星”、“财神送元宝”、“八仙庆寿”、“蟠桃会赴宴”等开场小戏,结束时老板要另送红包;正场演出的戏目,由出资者挑选,叫“拣戏文名”,大过年的,当然都选择大团圆结局的戏文。
摆灯祭
元宵节也称灯节,又称“摆灯祭”,正月十三为“上灯”,至十八“落灯”。此时,家家户户要制作小型的鱼灯、虾灯、蟹灯、花篮灯等;大户人家或寺庙方制作大、中型马灯,船灯、龙灯等;商店、渔行、协会等还把彩灯高挂门口。
正月十三白天,各寺庙在神像前摆放好“三牲”或“五牲”、荤菜、素菜、糕类、果品等供品。晚上,居民将各种花灯点上蜡烛,列队赴当地寺庙聚会,在神像前参拜祈祷消灾纳福。
此时,寺庙里还要将收藏的古董、书画、文物、珠宝等器玩摆出来供神,彻夜不息,这就是所谓的“摆灯祭”,以十四那天为最盛。定海城区的东管庙、内外太保庙,都要开放娘娘、菩萨房间,供人游览。
猜灯谜
“猜灯谜”又称“打灯谜”,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。
旧时,有好事者准备各种奖品,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
元宵灯会
传统的元宵灯会,不仅有各商铺、人家的灯彩展出,又有各种文艺演出,俗称“元宵出会”。
出会时,首先是各类精致的花灯巡游,由专人进行舞动;其后是各类节目,如舞龙、舞狮、跑旱船、踩高跷、马灯舞等等。
老底子过年的习俗和活动还真不少。但你知道吗,过年期间还讲究各种忌讳,赶紧“姿势”涨起来!
举报 -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