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					煦明日志
				 
				好消息传出,中国货轮将试航北极航道,美国又失去一张重要底牌!外交部表态了
据报道,最近,中国的航运圈传来一个重磅消息,一艘中资货轮将从宁波舟山港出发,首次试航北极东北航线,开启“中欧北极快航”的历史性旅程。这条新航道一旦跑通,意味着中欧之间的海上运输格局将被彻底改写,美国多年来赖以维持全球霸权的“航道底牌”,也就此失效了一张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也做出了表态,强调中国愿与俄罗斯等国家共同推进北极航道的开发与利用。这一切,都让世界感受到一场全球贸易新变局正在悄然展开。
说到传统的中欧海运,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苏伊士运河或者好望角。这两条航线,一条要35天,一条更久,运费、时间、风险全都高居不下。美国过去凭借对马六甲、苏伊士、霍尔木兹等全球要道的控制,牢牢把握着国际贸易的主动权。哪国想走哪条航线,都得看美国的脸色。
但今天,北极航道来了,形势变了。货轮只需18天就能从中国直达欧洲,航程不仅大大缩短,运输成本也要大幅降低。以前一条路走到黑,现在突然多了条捷径,谁不心动。
北极航道最大的特点,就是防封锁、可控性强。和以往那些被美军牢牢控制的海峡不同,北极航道60%是公海,其余则主要沿着俄罗斯北部海岸线穿行。美国的军舰再厉害,也很难在北冰洋搞“卡脖子”。这对中国来说,意义不言而喻。
几十年来,美国靠“航道控制权”吃尽了红利。马六甲、苏伊士、霍尔木兹,这些地名不光是地理名词,更是美国的战略支点。谁要是不听话,美国就能借助军力随时卡住全球贸易的咽喉。平时赚钱,关键时刻还能“卡油门”,这就是美国的底气。
可是,世界在变。随着中国货轮勇闯北极,全球贸易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。北极航道的试航,不仅仅是一次商业探索,更是一次地缘政治的“破冰行动”。美方过去赖以自傲的“底牌”,眼下正一点点失去魔力。
北极航道的可控性极强。美国即使再想“设卡”,也无能为力。特别是俄罗斯在北极的存在感和破冰技术,给中方提供了天然的安全保障。美方再想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,恐怕已经力不从心。
航运最怕的就是慢和不确定。以前从中国到欧洲,单程得漂个把月,资金被压,市场行情随时变动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等快消品,早到一天就能多抢一份市场份额。
北极航道开通后,18天搞定,时间成本一下子降了下来。油钱省了,保险费省了,还不用担心海盗。按照业内估算,每趟能省下百万美元的运费,企业笑得合不拢嘴。
而且,这还是刚起步的情况。等航线成熟了,相关基础设施和运营模式都完善,运输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。对中国来说,这不仅是经济账,更是战略账。
全球供应链这几年问题不断。红海危机、苏伊士堵船、欧洲港口罢工……哪一个都能把货主逼疯。传统航线动不动就出岔子,时间一拖就是一两周,企业苦不堪言。
北极航道的出现,等于为中欧贸易开辟了一条新动脉。只要北极的冰雪融化期够长,中国的货物就能畅通无阻直达欧洲。未来几年,随着气候变暖和破冰技术升级,北极航道的可行性还会越来越高。
货物能准时、批量送到,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自然上了一个新台阶。这对制造业和出口企业来说,是如获至宝的大事。
北极航道之所以能成气候,离不开中俄紧密合作。俄罗斯拥有全球最长的北极海岸线和世界最强的破冰船队。受制于西方制裁,俄罗斯正急切需要外部合作伙伴,而中国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、资金和基建能力。
中国带来的是货源和市场、投资和建设经验,俄罗斯负责通道和安全,两边一拍即合。俄方不久前就公开表示,欢迎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开发北极航道。中俄的战略互补,成为北极航道崛起的关键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被问及北极航道问题时,明确表态。林剑说,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,一贯尊重、合作、共赢、可持续的原则参与北极事务。中方愿与俄罗斯等沿岸国家以及感兴趣的国家一道,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上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推进北极航道的开发和环境保护。
这番话很有分量。既展现了中国的开放态度,也表明在北极事务上,中国不会搞一言堂,而是寻求多方参与、互利共赢的格局。和美国过往那种封锁、对抗完全不同,中国要的是共赢,美国要的却是独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