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2025年2月27日,浙江舟山一则招聘启事引爆全网:日薪300元、包食宿、住无人海岛、配备Wi-Fi,工作内容竟是守护"神话之鸟"中华凤头燕鸥。当都市白领为996内卷时,这则"最有诗意的岗位"让无数网友直呼"我愿意",却也有人质疑"这是现代鲁滨逊式生存试炼"。
一、高薪背后的生态使命
在舟山定海五峙山列岛,守岛人每天6点起床观测鸟群,用长焦相机记录中华凤头燕鸥的产卵、孵化过程,甚至要凌晨回看监控防止天敌入侵。这种珍稀鸟类全球仅存200余只,2000年曾被认定灭绝,如今依赖人工招引计划延续种群。守岛人不仅是生态数据的记录者,更是"中国版诺亚方舟"的护航者。
二、诗意生活的现实考验
招聘广告中"住海岛有网络"的承诺背后,藏着不为人知的生存挑战:
孤独感:最长需连续驻岛2个月,去年温州南麂列岛监测员曾26天未洗澡
恶劣环境:夏季无空调的宿舍湿热难耐,台风天需冒险加固设备
物资补给:淡水靠船只运输,食物需自己烹饪,曾被志愿者自嘲为"荒野厨神特训"
尽管招聘要求"本科以上学历,有观鸟经验者优先",但实际报名者中仍出现"擅长小红书运营"等跨界简历,折射出生态保护与流量经济的冲突。
三、争议中的文明思考
这份工作引发两极讨论:
支持者:90后摄影师何既白为拍摄凤头燕鸥留长发打赤膊,离岛时哭着说"看着雏鸟第一次起飞,觉得一切值得"
质疑者:有网友算账"月薪仅9000元,不如送外卖",生态学者担忧非专业人员可能干扰鸟类栖息
项目负责人范忠勇坚守22年,见证全球种群从4只恢复到200余只,却坦言"仍低于维持物种稳定的最低标准(500只)"。
四、文明对价的终极叩问
当我们在热搜调侃"300元买断孤独"时,守岛人正用青春丈量物种存续的方寸之地。正如志愿者日记所写:"岛上没有霓虹,但每颗鸟蛋破壳的瞬间,都是比星辰更耀眼的光"。
这个时代,每分钟都有物种消失。比追问"这份工作值不值"更重要的是:我们是否愿意为这些"沉默的生命"支付文明的对价?从"抢救式保护"到系统修复,从"云守护"计划到科技赋能,生态保护需要更多敬畏自然的同行者。
举报